聲 樂
童聲的嗓音訓練是培養兒童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的啟蒙教育,使他們從小懂得怎樣美好地歌唱,為他們終身喜愛音樂、學習音樂、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。
通過學習歌唱,能了解各地不同地方特色的歌曲,從而了解他們地域、民族、風俗、文化知識的掌握,開闊視野,培養想象力,創造力,陶冶情操。
招生要求:7至十二歲小朋友
器樂(電子琴、二胡、小提琴、吉他、古箏、鋼琴、薩克斯、葫蘆絲)
電 子 琴
音樂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組成部分。對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、培養有理想、有道德、守紀律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。學習器樂電子琴也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之一。它利用優秀的中外優秀音樂作品,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審美觀和初步的鑒賞美、創造美的能力。對于增加和培養學生想象能力,記憶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、智力發展能力都有很大的輔助作用。
少年宮自從常年開辦電子琴課以來,小學至中學的學生絡繹不絕、源源不斷,培養出一批又一批中小學生文藝人才,他們從白丁開始學習,通過彈奏初級到高級的電子琴教程。每周、每個假期、每一課長年累月的刻苦練習,有不少學生在不同的比賽場合得過很多獎項,也得到很多快樂和榮譽,同時也提高了我國音樂藝術教育的素質。
二胡、小提琴、吉他
黃強,男,國家一級演員。從事音樂工作教學三十多年。曾獲陜西省器樂大賽二胡組一等獎。能將繁雜的樂理知識及高深的彈奏,演奏技巧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及示范講解給學生,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各種知識。培養出的學生有的獲得了二胡十級優秀。彈吉他的有的出版了自己的碟片。小提琴演奏在全市比賽中獲了獎。
古 箏
箏,又名古箏,是我國古老的民族彈撥樂器之一,源于秦而盛于唐,具有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,古箏自古被稱為;“仁智之器”,“眾樂之師”,不僅外形美,音色也很優美,典雅。古箏最初的演奏方法是用右手彈出旋律,掌握節奏,左手在“雁柱”左側,用按,滑,揉,吟控制弦音的變化,以美化音色,裝飾旋律,表現風格,到了20世紀50年代,趙玉齋先生創作了《慶豐年》解放了左手,曲調上運用復調手法,大大豐富了演奏技巧,使古箏的演奏技術得到一個突破性的發展。
少年宮古箏班開班以來,古箏已融匯于時代的潮流處于蓬勃的發展中,同時也反映了人民的物質生活,精神生活的提高和素質教育的深入影響,學習者如雨后春筍般涌現,有少年兒童,青少年,中年,老年,我們因材施教,選擇有效的教育方法,收到了很好的效果,尤其是少年兒童在多次有關單位,學校舉辦的比賽中獲得好的名次,獎品和獎勵,并受到大家的好評,還有好多的學生拿到了不同程度的考級證書,并得到專家的高度贊揚。
鋼 琴
鋼琴(拼音:gāng qín,英文:piano)是源自西洋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,由88個琴鍵和金屬弦音板組成,普遍用于獨奏、重奏、伴奏等演出,作曲和排練音樂十分方便。彈奏者通過按下鍵盤上的琴鍵,牽動鋼琴里面包著絨氈的小木槌,繼而敲擊鋼絲弦發出聲音。鋼琴因為它寬廣的音域,絕美的音色,被稱為樂器之王。
教學中注重以音樂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,教學模式采用一對一教學, 主要的教學內容包括樂理知識(五線譜),琴法(觸鍵法、指法、姿勢),演奏技巧的培養,演奏“三感”(樂感、手感、氣感)的培養。教授對象一般從五周歲開始,包括少兒鋼琴啟蒙教育和鋼琴考級以及音樂高考等學生(試唱、練耳、樂理)考前輔導教學。
薩 克 斯
薩克斯簡介,薩克斯屬于木管樂器,它是由金屬制拋物線性圓錐管體,與單簧管類似的笛頭,它的音色豐富,實用于演奏爵士流行音樂,古典音樂和輕音樂,是一個深受廣大音樂愛好者喜歡的樂器。青少年宮薩克斯招生標準,男女不限,年齡在八周歲以上的,對薩克斯感興趣的均可參加報名。
葫 蘆 絲
葫蘆絲,又稱“葫蘆簫”,傣語稱“篳郎叨”(“篳”為傣語吹管樂器的泛稱!袄伞睘橹贝抵,“叨”即葫蘆),是云南少數民族樂器,主要流傳于傣、彝、阿昌、德昂等民族中。葫蘆絲可分為高、中、低音三種類型,常用的調為降B、C、D等調。葫蘆絲發源于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,主要流行于傣、阿昌、佤、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、臨滄地區,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。學習葫蘆絲不僅能鍛煉收指的靈活性和協調性,還能擴大肺活量,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,對于孩子的音樂啟蒙教育、智力開發機音樂素質的培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。